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云初小说 > 女频言情 > 开局1960灾荒年,每天一分钱秒杀李复兴复兴

开局1960灾荒年,每天一分钱秒杀李复兴复兴

葡萄熟了 著

女频言情连载

“没事三叔,等我回城里再洗澡。”李复兴对李德军说道。村里都一样,他总不能搞特殊吧?但为了爷爷奶奶生活方便,李复兴想起了手摇水泵,要是安在屋旁,用水可就方便了。现在虽然干旱,但丰富的地下水却几乎没有被开发过,只要找到合适的位置,往下钻个十几米,钻出水的可能性就很大。不跟后世那样,地下水开采过度,有的甚至要打到百米深的岩石层才会出水。手摇水泵结构简单,能泵上十米深以内的地下水来。他前世的老家就有一个,因此很是清楚,技术含量不怎么高。手摇水泵的零件就几个,对普通人来说可能不好搞到,但他在轧钢厂,找个师傅帮忙打造出来不是难事,又不是坦克大炮那种东西。想到这里,他恨不得马上回到轧钢厂。“复兴,你先回去,我看看情况。”李德军不想放弃。李复兴想着...

主角:李复兴复兴   更新:2025-04-28 23:18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复兴复兴的女频言情小说《开局1960灾荒年,每天一分钱秒杀李复兴复兴》,由网络作家“葡萄熟了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“没事三叔,等我回城里再洗澡。”李复兴对李德军说道。村里都一样,他总不能搞特殊吧?但为了爷爷奶奶生活方便,李复兴想起了手摇水泵,要是安在屋旁,用水可就方便了。现在虽然干旱,但丰富的地下水却几乎没有被开发过,只要找到合适的位置,往下钻个十几米,钻出水的可能性就很大。不跟后世那样,地下水开采过度,有的甚至要打到百米深的岩石层才会出水。手摇水泵结构简单,能泵上十米深以内的地下水来。他前世的老家就有一个,因此很是清楚,技术含量不怎么高。手摇水泵的零件就几个,对普通人来说可能不好搞到,但他在轧钢厂,找个师傅帮忙打造出来不是难事,又不是坦克大炮那种东西。想到这里,他恨不得马上回到轧钢厂。“复兴,你先回去,我看看情况。”李德军不想放弃。李复兴想着...

《开局1960灾荒年,每天一分钱秒杀李复兴复兴》精彩片段

“没事三叔,等我回城里再洗澡。”李复兴对李德军说道。
村里都一样,他总不能搞特殊吧?
但为了爷爷奶奶生活方便,李复兴想起了手摇水泵,要是安在屋旁,用水可就方便了。
现在虽然干旱,但丰富的地下水却几乎没有被开发过,只要找到合适的位置,往下钻个十几米,钻出水的可能性就很大。
不跟后世那样,地下水开采过度,有的甚至要打到百米深的岩石层才会出水。
手摇水泵结构简单,能泵上十米深以内的地下水来。
他前世的老家就有一个,因此很是清楚,技术含量不怎么高。
手摇水泵的零件就几个,对普通人来说可能不好搞到,但他在轧钢厂,找个师傅帮忙打造出来不是难事,又不是坦克大炮那种东西。
想到这里,他恨不得马上回到轧钢厂。
“复兴,你先回去,我看看情况。”李德军不想放弃。
李复兴想着手摇水泵的事,点了点头就回到了爷爷家,随后便动手开始画零件。除了水泵需要的零件之外,还得有一支钻杆。
李老爷子李老太太见他写写画画,也不打扰他,还把旺财等三个小孩打发走了。
到了黄昏,李复兴才把图纸画完。
这时李德军也挑着水回来。
“不是每家每户定量用水吗?”李复兴疑惑问道。
李德军嘿嘿一笑:“老支书知道是给你家挑的,就没拦着。”
不但老支书没拦着,其他村民也都没意见。谁叫拿人手短,吃人嘴软呢?他们家小孩都吃了李复兴的东西,多用点水算什么?
李复兴摇头道:“偶尔一次还行,以后就算了,容易让人记恨。”
李老爷子也点头赞同自己孙子的话:“复兴说的对,以后咱们按村里的规定来。”
特别是在这种困难时候,更不能搞特殊,否则很难一心共渡难关。
见李复兴和李老爷子都这么说,李德军也点了点头,心里也轻松了不少,村民们虽然明面上没意见,但谁知道人家心里咋想的?
“老支书准备明天安排人进山。”李德军话锋一转。
这事李复兴最清楚,因此并不意外。
上山打猎和河边钓鱼碰上老干部,这是很多穿越者都喜欢的经历,可李复兴却觉得没必要,无论打猎还是钓鱼,都是获取物资的手段而已。
他背靠拼夕夕这棵大树,只要有钱,资源就源源不断,不必那么折腾。
至于黑市的情节,他可能也会偷偷去倒卖一些,要不怎么挣钱?就靠给轧钢厂提供点肉类?
但自己的安全才是首位的。
至于偶遇退休老干部,哪有那么简单?太离谱了。
“对了,是该上山找点吃的。”李老爷子觉得理所应当。
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。
地里的庄稼不够吃,还不知道上山找点,那肯定是脑子坏了。与其等着饿死,还不如冒险上山一搏。
晚饭的肉,李复兴只吃了一点,主要味道的确不怎么好。
没什么调料,只放点盐煮煮,好吃才怪了。
老两口子还以为乖孙子是想省下来让他们多吃点,心中不免又是一阵感动,李老太太更是可劲给李复兴夹肉,让李复兴有些哭笑不得。
旺财、旺业和旺花都只吃了两块就不敢再吃,应该是被他们老娘叮嘱过了。
但他们已经觉得很满足了,全村现在就只有他们吃到肉了。
第二天李复兴起来后,发现奶奶蒸了馒头,还煮了鸡蛋。两位老人都吃过了,吃的粗粮窝头,为了不让李复兴发现,特地早起来吃的。
虽然乖孙子带回来不少东西,但他们还是想留着给乖孙子吃,他们能填饱肚子就行。
李复兴看到桌子上的窝头渣,当即装作不开心道:“奶奶,你们以后再吃窝头,我可就不回来了。”
见乖孙子发现,李老太太连忙道:“好,以后不吃了,奶奶让你婶子把粗粮都带回去。”
真让乖孙子不高兴,以后不回来了,他们俩老人得哭死。
“大哥,大哥!”
旺财等人跑进屋来,见李复兴正在吃早饭,便懂事的退到屋外。
“干嘛去,回来。”李复兴喊道。
他剥去鸡蛋皮,把蛋清吃了,蛋黄留下。
旺财三人这才小步走了进来,稍稍看李老太太的脸色。
李老太太还是之前的话语,让他们记着大哥的好,以后听大哥的话,不能做白眼狼之类的。
“吃吧。”李复兴把蛋黄分给小家伙们,一人一个。
事实上他也并不喜欢吃蛋黄,怪噎得慌的。
“奶奶,一会我回城里办点事,你跟老支书说一声,打到野猪就让人送到城里找我,最好带上牛车,过几天我再回来看你们。”
一听乖孙子要走,李老太太有点舍不得,但又一听过几天还回来。
那就好了。
她笑道:“行,奶奶让你爷爷去说。”
李复兴也不拖沓,喝了几口水便骑车返回四九城。
路上,他还不忘查看脑海中的拼夕夕,今天的折扣价仍旧是一分钱,物品变成了十斤猪肉脯。
李复兴毫不犹豫便买了下来。
十斤猪肉脯,赚翻了。
放到黑市去卖,一斤三四块都肯定会被一抢而空,毕竟是不用票的。
回到四合院后,采购筐里已经放了三十斤鸡蛋和三十斤肉,准备拿回轧钢厂交差,已经三四天没回厂里了。
采购员虽然工作时间自由,但也得隔三差五回去点个卯。
当然,最重要的是完成每个月的采购指标。
有了这三十斤鸡蛋和三十斤肉,如果村里再送来一头野猪,那他这个月的指标就超额完成了。
刚回到家里,郑老太太就拿着一副窗花和三块钱敲开了门。
“郑奶奶,有窗花就够了,钱你收回去。”李复兴接过窗花,把钱塞回郑老太太手里。
郑老太太又把钱强行塞回他手里:“这不行,窗花是奶奶送给你的,实话跟你说吧复兴,郑奶奶以后还想从你这里买点糙米,行不?”
原来是还有所求。
“当然没问题,郑奶奶稍等。”
说着李复兴便取出一些鸡蛋,当做回礼了。
毕竟那三块钱可是不算少,他总不能白占人便宜。
“这是我采购来的鸡蛋,拿回去给孩子们补补,您要不收下,这窗花我也不要了。”
郑老太太接过鸡蛋,眼眶有些泛红。
这可是雪中送炭啊。

老支书跟着搬零件的人一起来到李复兴的爷爷家。
屋内,李复兴的奶奶和三婶正在裁布,一直夸布好。尤其是杨梅,从小到大,还是第一次见这种整匹的布。
自己的孩子以后可有福了,有个这么有本事的大哥。
给吃的喝的不说,还给他们做新衣服,她不由得赞叹当初丈夫的英明,榜上了李复兴的爷爷奶奶。
这几年,李德军可以说是比二老的亲儿子付出都多。
终于把福报盼来了。
想到这里,她就有种苦尽甘来的愉悦。
“衣服得做大点,孩子长得快。”李老太太说道。
“好,我知道,婶。”
屋外,李复兴正给帮他搬东西的人散烟,每人一根大前门,那些人接过去都不舍得抽。
“复兴,真是多亏有你啊。”老支书对李复兴说道。
“支书,可别这么说,你们把猎物给我,也是帮我涨业绩,大家都有好处。原本我还得等段时间才能转正,那两头野猪一到位,就稳了。”李复兴抽着烟说道。
“这几天,以后再有猎物,统统都给你。”老支书立马表态。
李老爷子撇嘴说道:“算你有点良心。”
老支书嘿嘿一笑,不敢还嘴,别看他年纪大,但他辈分却低了一辈,严格来说,他得喊李老爷子一声叔。
“对了复兴,那些是干啥用的?”老支书指了指那堆零件,好奇问道。
“那是手摇水泵,我打算在那边打口井,把水泵给安上,你们要是有空,就帮帮忙。”
“你知道那里有水?”
老支书几人都很惊讶。
帮忙好说,但打井可不是件简单事,他们原来的那口井,全村人打了一周时间才算完成。
打井是个没准头的事。
得先选好地方,地方要是错了,要么挖十多米都不见水,要么打出来的水发苦发咸没法用,那好几天的功夫就浪费了。
“有水没水,钻一下就知道了,也就是一个多小时的功夫。”李复兴说。
一个多小时?
那行,跟你一块干吧!
老支书立马安排刚才搬零件的几人准备开工。
“复兴,你说怎么搞?”一个身材结实的汉子问道。
此时,李德军也来了。
“你们用钻杆......”李复兴开始教步骤。
“我们来。”
李德军跟几个结实的汉子先下手,照着李复兴说的地方就开始钻。
这种打井方法,他们还是头一次见,觉得很新奇。事实上他们对能不能钻出水来,都没什么期待。
在几个汉子的努力下,一个小时的功夫就钻下去了六七米深。
“还真没水。”有人做事后诸葛亮。
打井要是那么简单,他们早就多打几口了,还怕没水用?也不用跟旁的村子为了抢水干仗。
“位置应该不对。”
“不是位置的事,现在太旱了,咱们原先的水井都没水了。”
......
李复兴根本没指望六七米深就能钻出来水,村里以前那口井,好像是七米深来着?就是井口大,可以几个人一起打水。
既然那口井干了,就说明地下水位比那口井要低。
所以还得继续钻下去。
李复兴和老支书没说停,几个控制钻杆的自然继续干。
老支书最终没忍住心中疑问。
“复兴,这钻这么小,就算出水了,那怎么弄上来?”
那么丁点的洞,怕是只有茶碗才能放下去吧,这也太不方便了吧?
至于李复兴一开始说的水泵,他们村都没电,能用吗?
“对啊,要不咱们还是别费这个功夫了。”有人说道。
李老爷子立马瞪眼怒斥:“你们懂个啥?都是大字不识几个的文盲,我家复兴既然这么干,就肯定有法子把水给弄上来。”
这怎么还揭短呢?
大伙都苦着脸,但因为李老爷子辈分太高,他们也没顶嘴。
李复兴笑道:“咱们打的是压水井,只要钻出水,把那些零件安上,用手压几下就能把水压上来,到时候你们就明白了。”
其中原理,李复兴压根没说,说了也等于没说。
李德军也对那些人道:“说你们也不明白,问那么多干啥?”
其他人纷纷白眼看他,好像你懂一样。
在这看不起谁呢?
一直到九米,还没出水。
钻杆越往下,众人就越费劲。
正在又有人要抱怨的时候,只觉钻杆忽然一送,接着便出水了。
“出水了,出水了!”
“真出了!复兴可真神了,快给村里也看看,我们接着挖。”
“依我看,咱们把这挖大点,替代原来那口井得了。”
......
不等李老爷子发火,老支书就斥责道:“都闭嘴!哪有你们说话的份?”
人家这刚钻出水来,你们就惦记上了?泥菩萨还有三分火气呢!
再者说,别忘了他们村能度过粮食难关,全靠李复兴。你们现在想把人家的水里收归集体?
“老支书,我把话放在前头,这水井是为了我爷爷奶奶用水方便才打的,没用村里任何东西,就连打井的地,都是我们家的自留地。”李复兴说道。
要是有人觉得他好惹,那可打错算盘了。
本来只要不影响两位老人用水,别人来打一点是没问题的。
可你们既然这么说,那就对不起了。
老支书点头道:“我明白,你放心就是,这井就是你们家的,轮不着让人指手画脚,谁家有意见,我亲自诉去谈。”
开玩笑呢?
得罪谁也不能得罪李复兴啊!
以后还想不想吃饭了?
而且人家在自己家旁边打的井,跟你们有啥关系?这年月一口井可是一个家里至关重要的东西,家里有口自己的井,可是倍有面子的事。
谁乐意拿出来给集体用?
一点道理都没有。
李老爷子阴沉着脸看着刚才说话的汉子:“你爹,甚至你爷爷在我跟前都得老老实实的,你小子胆子不小嘛!”
那汉子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,脸色煞白。
赶紧开口解释,是自己没管住嘴,没别的意思之类的。
李老爷子可不管这些,准备等晚点去找他家里谈谈。
“三叔,你们还得往下钻,深度不够。”李复兴见李德军要动手,赶紧给他安排活。
打人就不必要了,都是同村。
那汉子可能是有点小想法,但有这一番敲打就够了,要是还不识趣,那就不能怪他了。
李德军没好气的朝那汉子踢了块石头,这才继续干。

“对了郑奶奶,您剪的这窗花真好,听说您鞋子做的很好,麻烦您帮我做几双,我带回去给爷爷奶奶,到时候我用粮食跟您换。”
婶子能做爷爷奶奶的衣服,但鞋子就差了些。原本李复兴准备去商店买,但既然郑奶奶手艺不错,那就让她做。
这一举两得的事,何乐不为呢?
郑老太太一听,心中顿时一喜,连忙问需要多大码数。
她心里也不禁感叹,复兴这孩子真是有孝心啊!一直记挂着乡下的爷爷奶奶,不说旁的,单是这个孝顺劲,就让人羡慕不已了。
最后郑老太太带着鸡蛋回去的时候,步伐都轻快了不少。
到家后,小孙子就立马过来抱住她,眼巴巴的盯着那些鸡蛋。
“涛涛乖,这些都是你复兴哥给的,以后见了他要有礼貌,明白吗?等晚上奶奶给你做蒸鸡蛋吃。”
小家伙使劲点头:“奶奶,我明白,之前我还帮复兴哥拖地呢!”
四合院是藏不住事儿的,而且李复兴跟郑老太太的交易也没藏着,所以很快院内的大妈们就几乎都知道了。
“咱们院里,也就复兴能有余粮。”
“复兴干采购多好!比我们家那混蛋强多了。”
“我有个外甥女,是棉纺厂女工,等着......”
话还没说完,就被一旁的大妈打断:“别想了,人家老李早就安排好了。”
“啥?复兴有对象了?”
“嗯,老李之前在我家喝酒,提了几句。”
“真可惜了,复兴这条件,谁嫁过去谁享福!”
那可不?有房有车,长相英俊,采购员待遇还好。
她们想着,以后要是家里的粮食不够吃了,也去跟李复兴买点,白要人家的或者借,她们都张不开嘴。
李复兴收拾了一下屋里,把换下的衣服都拿出去洗了。
老爷们洗衣服,搓一搓,拧一拧,就齐活。
干完这些,他便锁上房门,去轧钢厂交差了。
不锁门这种事,也就禽兽那四合院才干得出来。
丢了东西,算谁的?
就算没贼,那万一有流浪动物跑进来,糟蹋了东西,也是不小的损失了。
李复兴所在的轧钢厂是四九城规模最大的,比傻柱在的红星厂还要大,是民国初期开办的。
人数过万的大厂,粮食的需求的十分庞大的。
正因此,他们采购部门分为五个科,每科下面有六股。
李复兴在第五科第六股,一共十二人,股长是李文斌。
股长李文斌现在很焦急,科长下了命令,要求他们无论如何都要提高采购量,厂里的粮食已经捉襟见肘了。
食堂一直缩减工人伙食,听说又有好几个工人晕倒,不过好在没造成严重后果。
可他们这些采购员也难,四九城附近的农村和公社是跑了一趟接一趟,实在是找不出什么吃的,现在乡下比城里还难。
想提高采购量,只能往远处跑。
“复兴回来了。”
听到股员这话,李文斌马上转过头去,看见李复兴背着采购筐大步走了进来。
“里面有鸡蛋,小心些。”李复兴说道。
几人一听,马上上前帮忙抬采购筐。
“这么多鸡蛋和肉!复兴你去哪里采购的?”
李文斌心中惊喜不已,这些鸡蛋的数量非常可观。
“这回走的远了点,所以前几天就没回厂里来。”李复兴解释道。
李文斌非但没有责怪,反而还表扬道:“复兴干的很好,大伙要向他多学习,只要跑的远点,还是有物资的。”
“嗯?下边是什么?”
“是猪肉?”
李文斌很快就发现了鸡蛋下面压着的三十斤猪肉。
李复兴道:“碰到个同乡,他有个朋友帮他弄了不少猪肉,我就收了点,就是价格有些贵。”
李文斌笑着摆摆手:“价格高点也不碍事。”
他们采购计划之外的东西,价格都会略微高于正常收购价,这已经是不成文的规定了。
收购价不同于市价,因为乡下供销社的收购价更低,所以不少村民都愿意卖给他们这些大厂子的采购员。
而且这可是猪肉啊,现在很难找到。
就算轧钢厂不要,他们科里自己都能吃下。
现在谁不想要肉?
“股长,咱们留点吧?”有人看着几大块肉直咽口水,心里打起主意。
稍微留下一些,也是采购部的潜规则之一了,可不是白拿,而且用收购价买下一点,是内部允许的。
当然,一旦登记,就不能再动了。
“猪肉不行,鸡蛋可以每人留下最多一斤,把钱给复兴就行。”李文斌也不是死脑筋。
大家虽然都觉得可惜,但有鸡蛋也不错了。
最后他们每人拿了十二个鸡蛋,一斤左右,给了李复兴六毛钱。
李文斌则把剩下的鸡蛋和猪肉都过秤登记,猪肉两块一斤,鸡蛋六毛一斤。
现在物资匮乏,供小于求,所以两块钱一斤的猪肉也算合理。
李复兴接着去签字领钱,猪肉六十元,鸡蛋还剩十五斤,九元,一共六十九元。
拿到黑市卖,肯定不止这些钱,也难怪那么多人愿意去黑市卖东西,不过黑市散卖麻烦,风险也大,李复兴斟酌之后,还是决定暂时卖给轧钢厂。
等以后搞清楚黑市的情况再说,不急。
李复兴没有把钱都充值到拼夕夕里,毕竟手里也得留点花。
中午他在厂里食堂吃饭,伙食很一般,根本不习惯。
下午李复兴就在厂里摸鱼熬时间。
同一时刻的李家庄,上山的村民们也回村了,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,这次没白跑,收获不小。
两头野猪被村民们抬了出来,加起来也有二百多斤。
“复兴回城去了?行,我安排人给他送去。”老支书笑的合不拢嘴。
他就没打算留下点肉给村里。
还吃啥肉?
都换成红薯不好吗?
这两头野猪加起来两百多斤,差不多可以换一万斤左右的红薯,这足够他们村撑到粮食收获了。
到了傍晚,李家庄的人便把野猪送到了李复兴住的四合院。
“这就是复兴的房子?真漂亮,我要是能在这住就好了。”有个小伙子羡慕道。
“没大没小,复兴也是你叫的?还住城里,快别做梦了。”中年人拍了下小伙子的脑袋。
四合院的二大妈走了出来,问道:“老乡,你们有啥事?”
“同志你好,我们是李复兴老家的人。”

现在更离谱,竟然跟着个寡妇跑了。
那不成器的唯一做对的事,就是给他们生了大孙子,让他们老有所依。
李复兴见状,急忙转移了话题。
李老爷子可以数落,可他不能,老李对他这个儿子挺不错的了,没什么可挑剔的。
好吃的花生米和饺子,让大家吃的停不下来,特别是旺财三个孩子,好吃的恨不得连筷子都吃了。
“大哥,咱们晚上还可以再吃饺子吗?”旺花一脸童真的询问。
记忆里,只有过年时才可以吃到寥寥可数的饺子,而且味道远不如今天的好吃。
旺财和旺业也不由自主的看向李复兴。
杨梅见状,瞪了他们一眼:“就知道吃,屎你们要不要也吃口?”
吃一顿还不知足,还想晚上继续吃,做什么美梦呢?
估计只有之前的地主老爷们才敢这么吃吧?
如果不是李复兴回来,就是野菜团子也不敢敞开了吃。
“哦!”三个小家伙失望的回应。
李复兴笑道:“晚上不吃饺子,咱们吃肉。”
此话一出,三个小家伙的眼睛瞬间亮了。
吃肉!
杨梅一脸严肃,对自家的孩子们说道:“晚上咱们回家吃,不......”
李复兴打断她的话:“晚上还是一起吃!”
杨梅不敢答应,偷偷看向李复兴的奶奶。
李老太太翻了个白眼,说道:“我孙子都说让你们来了,还客气什么!”
算是便宜你们了。
“行!谢谢复兴,还有婶子。”
实际上,他们夫妻怎么样都无所谓,关键是几个孩子需要补一补,因此他们只能厚着脸皮答应了。
吃饱以后,李德军打算去上工,上次吃这么饱,都忘记是什么时候了。
李复兴跟着一起出去,从兜里掏出香烟,递了一根给李德军。
“三叔,往后我不在的时候,爷爷奶奶就麻烦你们多照顾一些。”
李德军一脸享受的抽了一口,笑道:“这还用你说?别担心,在村里,有三叔我看着,你就放心吧!”
这时,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锣声响起。
李德军脸色大变,急忙对李复兴说道:“复兴,先不和你聊了,赵家庄可能又截流抢水了。”
如今,水就是命!
小麦正是抽穗的时候,如果缺水是会影响收成的。
不止小麦,还种植的玉米,现在也是关键时期。
李复兴紧随其后,去看热闹。
路过麦田时,他发现麦田出现干裂的情况了,怪不得村里会急红了眼。村里的粮食都快见底了,就指望着这一季的麦子活命了!
流经李家庄的小河,如今几乎干涸见底。
很快,李家庄的青壮年们聚集在一起,情绪激动,手中都拿着武器。不止有农具,还有枪。
这个时候,枪、炮什么的还没有上缴一说,因此两个村的战斗容易变成真正的战斗。
李家庄的老支书带领村民,浩浩荡荡的走去赵家庄,一副兴师问罪的气势。
李复兴还在想着事,老支书就凑了过来。
“复兴,听说你现在在轧钢厂做采购员?”
李复兴转头看向老支书,笑着点点头:“嗯!往后咱们村有出售的东西,随时找我,收购价格绝对比供销社合适。”
其实,他很清楚,现在的李家庄拿不出什么东西来。村里的粮食都不够吃的,还有什么东西能往外卖的?
“可以换粮食吗?粗粮就行。”老支书再次询问。
李复兴一脸惊讶:“用什么换?”
“若是行的话,我明天选些人进山,说不定能打头野猪。”
这也是实在没办法了,村里的粮食都要见底了。村子的食堂,基本上吃的都是些野菜什么的。
野猪是不好惹,但为了不被饿死,只能去冒冒险了。
“地瓜行吗?可以多换些。”
李复兴看了一下拼夕夕商城,粗粮有,不过和这个年代的粗粮不同,里面的粗粮粉磨的都快赶上如今的细粮了。
最便宜还得是红薯,两斤才1分钱,1块钱就能买200斤。
不过,他给村里自然不能按这个价算。城里粮店的红薯可是2分钱一斤,黑市直接卖四分钱一斤。
就算这样,也不一定会买到。
地瓜这种粗粮但凡出现,马上就会被抢光了。
他可以给李家庄降一点儿价格,但降价幅度绝不能太大,不然日后会增添不少麻烦。实际上,他即便按4分钱一斤卖给李家庄,老支书等人也会欣然接受。
而且,李复兴并非想要做慈善。他也不能只出不进,不然等钱花完了,就只能对拼夕夕商城里的东西只能望而却步了。
老支书毫不犹豫的说道:“换,就换地瓜。”
换粮食,自然是越多越好,他们现在最缺的就是粮食了。
紧接着,他又问道:“可以换多少?”
“这要看野猪的情况了,若是一百多斤,我尽量帮你们换五千斤。”
老支书闻言大喜。
即使用粮票到粮店买地瓜,九十块钱差不多可以买五千斤左右。若是去黑市,九十也能买三千多斤左右,而且还很难买到。
一般来说,一百多斤的野猪,卖不到九十块钱的。野猪肉要比家猪便宜,肥肉也少,肉质还比较柴。
但如今物资匮乏,特别是粮食和肉类。如果拿到黑市去卖,一斤一块钱也有可能成交。
不管怎么算,他们村用一头百斤多重的野猪换地瓜,也换不来五千斤红薯。
“行,你等我们的好消息吧!复兴,我代李家庄感谢你!”
“支书,您不用这么客气,我也是咱李家庄的人。”
听李复兴这么说,老支书连连叫好:“复兴!说得好!”
李家庄基本上都姓李,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些沾亲带故的。
例如李复兴和老支书家,也是有些亲戚关系的,不过已经出五服了。
出了五服,就没什么血缘了,双方的男女就能结婚了。当然,一般不会这么做。
李家庄的人没过多久就到了赵家庄,双方正在对峙。
先讲道理。
谁知道,赵家庄的人也很委屈,他们的河段同样也几乎干涸了。
“你们自己看吧!”
赵家庄的村长直接让开路,让他们自己看。
李家庄的人一看傻眼了。
有水,可是非常少,都不用赵家庄的人拦截,那点儿水也流不到李家庄去。
瞬间,两个村子的人纷纷愁容满面。如果继续下去,粮食一定会大减,可是要出人命的。
赵家庄的村长,一脸愁容的看向李家庄的村支书道:
“老李,你们村有余粮吗?能匀给我们一些......”
不等赵村长说完,就被老支书打断了。
“也就够吃几天的了,原本还想问你们借一些呢。”
双方情况都一样!
误会解决了,老支书带着村里的人回去了。不过水的问题却没解决,李家庄的那口泉,是支撑着整个村子的生活用水。
如今看来,庄稼的浇灌也得用那口泉里的水了。这样的话,村子里的生活用水就得限制起来,今天李德军也没办法多挑水了。

村里大食堂当天就做了红薯粥,多放了些红薯,总算让大家勉强吃了个半饱。
对的,只能让大家吃半饱,要是吃到饱,得放多少红薯?七千斤也不够这么个吃法啊!
可村里不少年轻人动了其他心思。
“大力,咱们再去趟山上?”一伙年轻人聚在一块。
“这不好吧?”李大力心口不一的说。
谁都能看出来,他心动了。
只要打到一头野猪,别说吃的和钱,老婆都能有了。
“你不去!那我们走了。”
“等等!谁说我不去的?”李大力急道。
......
到中午,三大爷回来了一趟,跟李复兴说,已经开始打造他要的零件。
“材料费三十块,帮我一起干的老孙想要一斤肉当人工费,复兴,你看......”
李复兴立马掏出三十块递给三大爷,说道:“三大爷,您跟孙师傅说一声,一斤肉没问题,但零件质量得有保证。”
三大爷收过钱,点点头:“这个你放心,老孙的技术还是够硬的,有事三大爷去找他。”
说罢,便匆匆赶回轧钢厂。
那三十块钱的材料费,应该去要进领导口袋里的,毕竟用厂里的材料,不得打点打点?
公器私用,这是常见的事。
只要打点到位,就没啥事。
这三十块给出去,李复兴手里的钱就不多了。
前边给了张师傅两百,还欠人家一百五。
得想办法赚点钱。
李复兴还发现了件事,拼夕夕是可以升级的,但需要九千九百元的升级费用。
......
街道办的陈主任带着两瓶牛奶回到家,一进门就听见了孙子的哭声。
儿媳妇正抱着孩子,面带愁绪,也有些惭愧。家里也不是没给她补营养,都吃了好几只老母鸡了,可就是没奶水,这咋办?
“小丽,这两瓶牛奶拿去给乐乐喝。”
她儿媳妇一听是牛奶,惊喜道:“妈,买到牛奶了?”
牛奶多难买,她们家深有体会,即使婆婆是街道办的主任,而且也有牛奶票,但就是买不到牛奶。
“一个刚认的小辈给的。”陈主任笑着说。
不多时,一碗被温好的牛奶就端来了,一勺勺喂给正在哭的小家伙。
喝了几口,小家伙就安静了。
这也让家里人都松了口气。
“真是得好好谢谢人家。”陈主任的丈夫说道。
“这简单,改天让他来家里吃个饭。”陈主任说。
往后肯定断不了联系的,就这两瓶牛奶,能喝多久?
到晚上,二大妈过来了。
做饭也得有粮食啊,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不是。
因此,她是来要粮食的。
“我明儿一早给您送过去。”
“行,没问题。”二大妈答应一声就回去了。
现在李复兴的拼夕夕背包里还有不少吃的,精米,白面,鸡蛋,红薯,猪肉脯,都是一分钱买的。
红薯到现在还没动过呢!
但不好让人家拿来做,而白面和精米又有些奢侈了,毕竟都是精细粮食。
他想等等看明天的秒杀区能刷新什么出来。
实在没办法,就只能往白面里掺点东西进去。
也不是他不舍得让工人吃好的,而是那样有点高调。现在四合院里还有几户人家能吃上精细粮食的?
主食之外,还得有菜。
第二天一早,李复兴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先看拼夕夕。
一分钱秒杀专区已经刷新,今天是十斤小米。
小米?
正好可以拿给二大妈做饭,虽然是粗粮,但在眼下也是很好的粮食了,能填饱肚子,也不会太高调。
起床洗漱的时候,李复兴看见同住在中院的钱婶正在抹眼泪,钱叔在一边有些手足无措。
“二大妈,钱叔他们咋回事?”李复兴低声问正在洗衣服的二大妈。
钱叔两人在记忆中可是模范夫妻,从没见过他们拌嘴吵架,现在这情况,看来事情不小啊!
二大妈低声说:“听说是老钱把家里的粮食给别人了一半。”
难怪钱婶哭的这么伤心。
本来粮食就不够吃,家里的孩子天天吃不饱,粮食少了一半,这哪能不崩溃的?
“孩他妈,大哥家真的是没吃的了。”钱建国硬着头皮解释。
他昨天去了自己大哥家一趟,看见大哥家的光景,心里实在不好受,就回家拿了一半粮食,给自己大哥送去了。
“咱家粮食就够吃的了?”
她不仅仅气这个,更气丈夫没跟自己商量一下。
“都怪我,怪我!今晚我去黑市看看。”钱建国连忙认错,不想再吵下去。
二大妈看了看钱建国,又看了看李复兴,想说些什么,但最终还是没有开口。
李复兴却看出了她的意思。
便干脆主动说道:“钱叔,我这有点红薯,你们要吗?”
他正愁剩下的那些红薯怎么处理呢!不是拿到黑市卖了,就是带回李家庄。
钱建国夫妇一听,都把目光看向李复兴,接着猛的反应过来,对啊!自己院里就有采购员,弄点粮食不算很难。
“要!太谢谢你了复兴,我按黑市的价格买。”钱建国立马回道。
“这倒不用,就三分钱一斤给你吧。”
这比市价高出一点,但远比黑市的低的多。不过比市价高也是应该,毕竟没要你的票。
啥?
一旁的二大妈听的都很是心动,三分钱,可很难在粮店之外的地方买到红薯啊!粮店的虽然便宜,但要票,而且经常抢不到。
不单是二大妈,其他几户人家也都探出头来。
钱建国大喜过望:“好,那谢谢你了复兴。”
李复兴洗漱完之后,就到屋里把剩下的五十斤红薯拿了出来。
“大伙谁还要,可以匀一点。”李复兴大声道。
自己的房子马上装修,多少会影响到院里人,他索性便直接把红薯拿出来,做个人情。
“我要点!”
“复兴,给我留点。”
......
中院的几户人家都纷纷跑出了人。
三分钱一斤的红薯,买十斤才三毛,这种机会现在可是难得的很。
李复兴先让钱叔买了二十斤,他家粮食少。剩下的三十斤,就让其他几户人家分了,二大妈就买了五斤。
大伙都很开心,这红薯怎么说也能吃两顿的。
“各位叔叔婶子,我家房子马上要装修,可能会有点吵,还请大家多多担待了。”李复兴趁机说道。
“复兴,说这话见外了。”
“就是,没事的。”
“要帮忙尽管说一声。”

李复兴骑上自行车出了门,在路上顺便买了一斤肉包子。
这个时候的包子,分量都很足,他一顿根本吃不完,剩下的直接让他放进了商城仓库,里面的时间是停滞的,东西放进去是什么样拿出来就是什么样。
他那个便宜老爹,走的时候把家里的自行车留给他了。
所以,现在他有房有车,还有工作,即便是躺平都行了。
吃饱以后,李复兴就开始想,给爷爷奶奶带点儿什么东西回去。
本来他是想接爷爷奶奶两人进城的,但是想到过几年的动荡,觉得还是农村更安全一些。还有,李复兴也将农村当成自己的后路。
实际上,他接老人进城,主要是因为老人在乡下吃的太差,还吃不饱的缘故。
不过,以后他多往乡下跑着点,多拿些物资,也能让老人吃的好一些。
而且,老人在农村住习惯了,进城反而会处处不习惯。
今天在拼夕夕砍到了面粉和鸡蛋,各自十斤!
不过,李复兴还想弄点肉。
拼夕夕里的什么牛肉、羊肉和猪肉,才几毛钱一斤,非常便宜。
尤其是大肥肉,才1毛钱一斤,虽然李复兴不喜欢,可是这个年代的人,喜欢肥肉多过瘦肉。
于是,他花了六毛钱,买了六斤肥肉,打算给爷爷奶奶拿去炼油,然后又买了六斤五花肉。
按照记忆,李复兴蹬了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,总算抵达了李家庄。
沿途,他目睹了无数生活艰辛的人,但他不敢过多停留,生怕自己的同情心泛滥。
如今,整个国家都差不多一样,他自知力不从心,无法拯救所有人。此刻,他只希望过好自己的日子,再力所能及的帮助那些值得他伸出援手的人。
就在即将进村时,他才将准备好的东西取出,放到自行车前面的筐子里。
“复兴,又回来看望太叔公、太叔婆他们啊?”突然,耳边传来一声问候。
李复兴循声望去,只见几个和他年纪相仿的青年正搬着石头走来。
说话的人他认得,大名李大力,小名来福,尽管两人年纪相仿,可按照辈分,对方要喊他一声叔叔。
“来福,怎么叫人的?不然我找你爹问问?”李复兴并非真的生气,只是随口逗弄几句。
李大力心中颇为无奈,无缘无故的低了一辈。
可他还是顺从的喊了一声“叔”。
“这声叔不白叫,过来!”李复兴招了招手,随后拿出了一包大前门香烟。
许多人或许不清楚,大前门最初属于英美烟草公司,不过后来归国有后,归属上海烟草。
在这时算是高档香烟,一包要四毛。
相比之下,那些什么迎春、大建设,才几分,一两毛一包。
不过,最贵的还是“中华”。
见到香烟,来福的郁闷瞬间烟消云散,乐呵呵的跑了过来。
“叔!”
这声“叔”,明显喊的心甘情愿了。
李复兴见烟盒里也没剩几根了,索性全给了来福,把他高兴得合不拢嘴。
李复兴继续朝村里走后,原本观望的那些人围了上来:“来福,给我一根呗!”
来福翻了个白眼:“少做梦了!最多让你们抽一口!”
还想要一整根?做梦呢!
这可是大前门香烟啊!在农村人眼里,这是干部才能抽的烟,普通人根本抽不起。他们村支书平时也只抽迎春和大建设牌香烟。
来福点燃一根,几人轮流吸两口。至于剩下的,他小心收好,留着以后炫耀。
村里的情况比李复兴想象的还要糟糕,他甚至看到几个孩子在啃草根,个个都面黄肌瘦的。
李复兴心里一酸,招手叫他们过来。
同时,在拼夕夕里买了些花生,生鸡蛋分了也不能直接吃,他吃剩的包子也不够分啊!
“知道我是谁吗?”
面前的孩子们衣衫褴褛,像小乞丐一样,明显营养不良。一个小女孩一副怯生生的样子,显得格外可怜。
有个胆大的孩子举起手:“你是二十一爷爷。”
李复兴看过去,那孩子还流着鼻涕,眼看要流到嘴里了,猛的一吸,竟然咽了下去。
李复兴顿时觉得头皮发麻。
他在族里排行二十一,叫他二十一爷爷,一定是哪个堂兄家的孙子。
“行了,都排好队,别乱动。”
孩子们很机灵,知道李复兴是给他们分东西,立刻乖乖排好队,脸上写满了期待和喜悦。
远处,几个大人正看着这边。
“是复兴回来了。”
“还是复兴有出息,在城里能吃商品粮。”
“复兴也该成家了,我娘家的侄女,不仅长的水灵,干活也麻利。”
“得了吧!人家复兴肯定要找城里的姑娘,哪轮得到你操心?”
......
李复兴还不知道,村里的妇女们都开始盘算着给他介绍对象了。
等孩子们排好队,李复兴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布袋,里面是装的花生。李复兴伸手抓了一大把。
“都用衣服兜着。”
自己的一大把花生,孩子们两只小手是捧不住的。
“谢谢二十一爷爷!”
孩子们急忙用衣服兜住花生,满脸感激。
“该我了!谢谢二十一爷爷!”
......
分完花生,篮子里还有许多,李复兴打算带回去给爷爷当下酒菜。
拿到花生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跑回家,告诉父母这是二十一爷爷给的。
村里没分到花生的孩子们对此羡慕不已,后悔没遇到李复兴。
尽管只有一捧花生,可对每日顿顿吃野菜的他们来说,已经是美味了。
李复兴到了爷爷奶奶家的门口,见爷爷正在院子里修理农具,奶奶好像不在家。
“爷爷,你的大孙子回来了。”李复兴喊道。
李老爷子猛地转头,见是自家的大孙子,脸上的皱纹当即舒展开来。
“是复兴呀!赶紧进屋,要不要喝水?饿不饿啊?我叫你奶奶回来家,给你做饭。”李老爷子放下手里的农具,就要出门。
李复兴急忙摆手:“爷爷,我是吃过饭来的!我给你们带好东西回来了。以后你们该吃吃,该喝喝,我保证不会让你们饿肚子的!”
李复兴的一句话,让李老爷子眼眶一热,差点掉下泪来。
“好好好!咱家复兴有出息了。”
李复兴从篮子里拿出之前分剩下的那些花生。
“爷爷,这些花生给你当下酒菜。”
李老爷子平常喜欢喝两口,尽管只能喝地瓜烧。
在那个时期,粮食非常紧俏,人们基本都用地瓜酿酒。因为酿酒工艺简单,所以酿的地瓜酒不怎么好喝,只能解馋,喝着辣辣的。
李老爷子当即高兴的合不拢嘴。
“这么多花生呢!”
炒花生米可是香的很,而且很下酒,想着李老爷子不由的咽了咽口水,都想马上来几口。

现在,大米在鸽子市和黑市差不多卖三毛一斤。
即便这样,还是有不少人会买这种高价粮,毕竟定量粮食不够,也没别的办法。
尽管如此,大米在鸽子市和黑市也是紧俏商品。可以说,但凡是粮食,无论是精粮或者是粗粮,都十分抢手,都是要靠去抢的。
郑家的定量往后会更加不够吃,难不成每次都靠李复兴接济吗?
李复兴从事采购工作,能够获取定量外的粮食,郑家可以通过李复兴的路子购买一些。
只有这样,才可以长久维持。
“没错,复兴也不容易。”郑老太太点头附和。
......
李家庄,李复兴的奶奶似乎是听到了消息,拎着篮子匆匆赶回家,篮子里还有几棵野菜。
刚到家门口,便闻到一股浓郁的油渣香味。
这时,村里的孩子把家门口围得严严实实,一个个的都在咽口水。
李复兴端着一大碗油渣走了出来,打算分给大家,便见到奶奶正站在家门口。
“奶奶,你回来啦?我都和您说了,别再挖野菜了。”
孙子的责备,反而让李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:“行,下次不挖了。”
自家孙子自然说什么都行。看到孙子端一大碗油渣出来分给大家,尽管有点心疼,可也没说什么。
只要孙子开心,别的都无所谓。
屋里,李老爷子扯着嗓子喊道:“老婆子,赶紧回来给咱大孙子包饺子。”
李老太太应了一声,急忙走进屋。
这时,李复兴开始分油渣。
“都站好队,一个一个的来,都乖乖听话。”李复兴说道。
给孩子们一人分了三块油渣,不少孩子吃了一块后,将剩下的两块小心翼翼的留着,打算带回家。拿到油渣的孩子,都十分有礼貌的道谢。
吃完后,开始回味油渣的美味。
油渣又香又酥脆,吃起来满嘴流油,实在是太好吃了。
李复兴看着眼前和自己一般高的年轻人,皱着眉问道:“你多大了?”
居然好意思冒充孩子来领吃的!
年轻人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:“叔,也给我一份吧!我小弟摔到腿了,来不了,我是给他领的。”
李复兴不确定真假,朝旺财看去,他对村里的人不怎么熟悉。
旺财点点头:“大哥,石头确实摔到腿了。”
好吧!
李复兴多给了他三块。
“多谢叔!”
李复兴把油渣分完,就回到了屋里,李老太太递给他一杯糖水。
“复兴,喝糖水。”
旺财他们,是没糖水喝的。
这是自家亲孙子,自然要偏心一些。
“谢谢奶奶!”
李复兴十分享受这种偏爱,一口气都喝了,太甜了。
“热不热?我喊你爷爷来给你扇扇风。”李老太太眉眼含笑地说道。
李复兴哭笑不得。
使唤自己的爷爷,简直就是倒反天罡,急忙声称自己不热。
没过一会儿,堂婶也来了。
“哎呀!复兴咋又买这么多东西回来了。”堂婶一脸欣喜,不管怎样,自家也能跟着沾点光,就家里三个孩子也能吃到些好东西。
李复兴开口道:“堂婶,下次我回来再弄些布回来,你帮我给爷爷奶奶做几身衣服,还有旺财他们几个,也都做一身。”
杨梅惊喜不已,不过嘴上却说道:“还是复兴厉害!给你爷爷他们做就行,旺财他们的衣服都能穿,就不用做了。”
李复兴一脸无奈。
都是补丁,也算能穿?
不过在现在这个环境下,“新三年,旧三年,补补纳纳又三年”的风气盛行,孩子的衣服基本上都有补丁,许多还是由大人的衣服改小的。
过年穿新衣,更是一种奢望。
李复兴坚持道:“都做一套吧,这是我作为大哥的心意。我在纺织厂有些人脉,弄些布不是问题!”
李老爷子叮嘱道:“德军家的,就按我大孙子说的做。复兴能搞到布的事,别往外传,免得惹麻烦。”
要是传出去,大伙都来找复兴帮忙,帮不帮啊?
“叔,我懂。”杨梅连忙回应。
随后,里老太太开始教导旺财几个小家伙:“往后,你们得记着你们大哥的好......”
说完,她就带上杨梅到厨房包饺子了。
杨梅看到李复兴带回来的东西后,眼睛都直了,不禁赞叹:
“婶,复兴太厉害了。”
李老太太就爱听别人夸自己的大孙子,笑骂道:“瞧你这没出息的样子,我家复兴......”
接着就是一连串的自夸,还不忘拉踩别人抬高自家的孙子,杨梅则时不时的附和着。
没过多久,李复兴的堂叔李德军挑着水也来了,李老爷子都没让他歇会儿,就吩咐道:“今天复兴回来了,你多挑些水,他晚上还能洗个澡。”
“好!”李德军乐呵呵的应下,毫无怨言。
说实在的,他在这儿干的活比给自己亲爸妈干的都勤快。村里的人知道里面的缘由,并没人说三道四。
李复兴心疼道:“爷爷,先让三叔歇会儿吧。”
接着,他转头又对李德军说道:“三叔,一会儿我和你一起去,直接用我的自行车拉水。”
李德军笑着拒绝:“没事,复兴,你就在家里歇着。挑水的地方挺远的,自行车过不去,之前那口井已经干了。”
李老爷子听到孙子的求情,便顺着说道:“你吃完饭再去吧!一会儿你也喝两杯。”
“谢谢叔!”李德军当即喜出望外。
地瓜烧在农村算是稀罕物了。往日里,李老爷子自己时常偷喝两口,基本上不请他喝的。
就是为了能喝两口地瓜烧,多挑些水也值了。
其实,李德军本可以到村里的集体食堂吃饭。不过这儿正包着饺子,自然就不想再去食堂吃又难吃又填不饱的野菜粥了?
包饺子的杨梅,忍不住夸赞起面粉来。
如果不是李复兴在家吃,今天可不会用富强粉包饺子,肯定还会在面粉里掺点别的,不然太不会过日子了。
这时,村里家家户户都在谈论着李复兴,眼神里都充满了羡慕。
自家孩子在李复兴那儿得了好处,说的自然都是夸赞他的话。
......
饺子煮好后,被端上了桌。奶奶还特意炒了些花生米,给李老爷子当下酒菜。
李老爷子把珍藏许久的地瓜烧拿了出来。
“复兴,要喝点儿吗?”
李复兴点头应道:“行,爷爷,我来陪您喝几杯,不过可不能多喝。下回我给您买两瓶好酒,我爸那还留着一瓶茅台呢。”
一说到李复兴的父亲,李老爷子瞬间火冒三丈。
“德民那个没出息的东西,不提他了。”有好酒都不孝敬他这个爹,实在不孝顺,和他大孙子比起来,差远了。
他们老两口含辛茹苦的供他读书,原以为能享享清福。哪曾想,他娶了媳妇就忘了爹娘,到了城里后,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。

李老太太笑着说:“没有,出来消消食,今天跟你爷爷吃白面馒头吃的太饱了。”
李复兴也不拆穿她。
接着,李老太太朝屋里大喊:“老头子,还躺着干啥?赶紧出来帮复兴抬东西,就知道睡。”
“奶奶,东西不重,我自己就行。”
说罢李复兴便把采购筐直接抱起来往屋里走。
李老太太看见采购筐里的那匹布,吃了一惊。
咋这么多?
李老爷子连鞋都没穿好,就满脸笑容的跑了出来。
只要乖孙子回来,他就高兴。
“复兴,城里忙完了?来,爷爷帮你抬,咋这么大一匹布?”李老爷子看见那匹布,同样惊讶不已。
布有多难得,他们农村是最清楚的。
有些小孩甚至从出生以来一直光屁股,破衣服都没有。
一些偏远的地方,家里拢共就那么几套衣服,出去干活的人才能穿,待在家里的就只能光着身体,躲在床上。
“暂时没事了,这次应该能住个三五天,这是人家棉纺厂内部的东西,我买下来了,不用布票,不吃亏。”
老头老太太听到乖孙子要住三五天,顿时乐的合不拢嘴。
“不吃亏,咱们不吃亏。”两人连声附和。
这种好布,只要能买下,多花点钱也肯定是不吃亏的。
没关系还买不着呢!
李复兴把布拿出来,交给奶奶。
“让三婶给你们做两身热天衣服,再给旺财他们也做一身,看看能剩多少,到时候再说,等天凉了我再问问朋友。”李复兴说。
李老爷子说道:“该给你先做两身。”
李老太太点头:“你爷爷说的对,得你先做。”
李复兴摇摇头:“爷爷,奶奶,我有更好的,找裁缝做的中山装。”
领导们都喜欢中山装,因此中山装也被叫做领导装,很受年轻男子喜爱,也是目前流行的款式,不过不是谁都能穿得起的。
李复兴当时是故意这么说,要不二老肯定让三婶先给他做衣服。
不过李复兴也不忽悠他俩,他是真准备做两身中山装来穿的。
“好,中山装好!”
这次老头老太太不再坚持了。
李老太太赶紧把布收了起来,晚点就叫杨梅过来。
“爷爷,这两瓶酒是给你带的,不能喝太多,对身体不好。”
李老爷子一看是两瓶茅台,顿时两眼放光。还是他乖孙子孝顺,不跟某个混蛋东西一样,有好东西都不知道孝敬一下他们俩老人。
“好,爷爷就喝几口,过过瘾。”李老爷子赶紧保证。
接着李复兴又从筐里拿出红糖和牛奶,交给刚放好布的奶奶。
“奶奶,这是牛奶,您跟我爷爷平时喝点,给三叔家分两瓶,让旺财他们也补补,看都瘦成啥样了?”
布、酒,还有牛奶和红糖,都是农村很难见到的好东西。
这不是把城里的所有家当都带回来了吧?
“复兴,爷爷奶奶不愿意喝这个,你带回去。”
李复兴又推回去:“城里还有呢,我朋友有门路,您二老放心喝就是。”
“我还让人把房子重新装修了一下,弄好之后,就把你们孙媳妇娶回来,到时候生几个重孙子让你们带。”
李复兴开始给爷爷奶奶画大饼。
别说,老人就喜欢听这个。
果然,李老爷子和李老太太一听乖孙子这话,脑袋里接着就开始想象起来,其他事都抛到脑后去了。
“好,多生几个,奶奶给你带。”李老太太笑的眼都眯成了一条缝。
接着把红糖和牛奶先收了起来。
牛奶没见过几次,她看不出来好坏,可这红糖是她见过最好的,质地细腻,一点杂质都没有。
这个年月,国内还是很缺糖的。
到明年可能情况会好转一些,因为明年古巴领导人就要来访问了。
古巴产糖量极高,有世界糖罐的美誉。
为了支援同一阵营国家的经济建设,同时为了满足国内对糖的需求,我国会与古巴签订合约,每年进口几十万吨古巴糖。
从此,古巴糖便成了一代人的记忆。
“大哥,大哥......”
门外传来旺财兄妹的声音,越来越近。
“把手洗干净。”李复兴对三个孩子说道。
尤其是旺业那家伙,手指缝里都是泥巴,看的李复兴眉头紧皱。
旺花还好点,就是喜欢啃手指头。
要是他们爸妈这么说,他们肯定敷衍了事,但大哥让洗手,他们可不敢应付,都乖乖排队等着。
李复兴舀了一瓢水,到果树底下,给兄妹三个洗手。
洗手的水,就顺便浇给果树了。
“大哥,你看,我洗干净了。”旺花举起小手,让李复兴看。
李复兴摸摸她的小脑袋:“好,进去吧,一会你们大奶给你们牛奶喝。”
里面的奶奶听见孙子的话,只得打开一瓶牛奶,每人在碗里分了一点。
顿时奶香四溢。
“喝吧,得念着你们大哥的好。”
又是老话,李复兴苦笑着摇头。
三个小孩子哪里喝过这么好喝的东西,很快就喝干净了。李老爷子喜欢酒,对牛奶没兴趣。
“把你们娘喊来。”李老太太一边收拾碗,一边安排。
......
村食堂中,老支书等人看着面前的土豆,喜笑颜开。有了这些土豆,在粮食收割之前,他们再也不用担心缺粮了。
“你们打的鹿,就每人带十斤土豆回去吧。”老支书还是通情达理的。
这要是有人有意见,可就别怪他翻脸了。
李大力几人也不客气,立马就挑了十斤出来。
这是他们应得的。
“那些是啥?”老支书指了指一堆零件。
“不清楚,是二十一叔的东西,等等得给他送过去。”
老支书得知李复兴回来了,就准备一起过去,当面道个谢。
多亏了李复兴,给村里换了那么多红薯、土豆,要不他们李家庄早晚也会有人饿死。
李大力带着十斤土豆回家,可谓意气风发。
他是有资格意气风发的,毕竟给家里带回了十斤土豆。
“你烧包个啥?下回再偷偷上山,老子砸断你的腿!”李大力的老爹怒斥道。
再者说,一头鹿换回来了十斤土豆,你还烧包啥啊?像个二愣子似的,打到东西,直接带去城里,那就不用上交集体了。
李大力不敢跟自己老爹呲牙,就拿出省下来的肉包子,分成三份给了弟弟妹妹。
“哥,肉包子太好吃了。”
弟弟妹妹们吃完,还意犹未尽的使劲舔了舔手指。

相关小说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为您推荐